李世熊

[明代]

李世熊(公元1602年 - 1686年)字元仲,号媿庵,自号塞支道人,福建宁化泉上里龙乡(今泉上镇泉上村)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年八十五岁。 他10岁就能应塾师之命给手中扇子作破题旬:“舒之风动四方,卷之退藏山密。”15岁入童子试第一,16岁入县学,23岁以郡试第四成廪生。自后怀才不遇,屡试不第。虽如此,但他是个饱学之士,经史子集乃至医卜星纬释道的典籍。无不贯通,尤爱钻研韩非、屈原、韩愈等人之作。自有更深造诣。

李世熊(1602-1686年),字元仲,号寒支、媿庵,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9月生于宁化县泉上里龙乡(今泉上镇泉上村)。

李世熊自幼颖慧。10岁那年,塾师老师命他以手中扇子为题,作破题句。他从容不迫地写道:“舒之风动四方,卷之退藏于密“。15岁那年,他参加童子考试,得第一;16岁入县学。《清史稿遗逸二》说他:“少负奇气,植大节,更危险,死生弗渝。笃交游,敢任难事。生平喜读异书,博闻强记。“ 六经、诸子百家靡不贯究,然独好韩非屈原韩愈之书。” 20岁那年,李世熊参加乡试。同考官佘昌祚非常欣赏他的文章,要把他列为榜首,可是主考官不同意,二人争持不下,佘昌祚一怒之下:“安知此生来科不第一耶?”赌气带走试卷。所以,李世熊落第。崇祯元年至崇祯十七年(1628-1644年),李世熊共9次乡试和选贡,都因“其为文,沉深峭刻,奥博离奇”,不合主考官的口胃而落选。但是,李世熊的文章为众多学子所推崇。“每乡试出闱,八郡士咸趋视其文;世熊不胜剧,揭其文於寓庐之墻。於是欢阗杂沓,毕至墙下为观榜,日崦嵫,犹闻伊唔声;涉旬始衰。凡来典闽试者,莫不欲物色李生为重而竟不得。”(《福建通志.李世熊传》)

崇祯十七年,李世熊拜“学问渊博,精天文历数诸术,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的黄道周为师。次年,明弘光皇帝被清军杀后,郑鸿逵、黄道周等拥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监国;同年7月,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年号为隆武。黄道周因拥戴有功被封为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主政。黄道周与都御史何楷、礼部侍郎曹学佺一起推荐李世熊出任翰林学士。李世熊已无意入仕,辞谢。八月,黄道周又把李世熊的名字附上《劝进笺》,准予出贡参加廷试。李世熊目睹当道失策,时事日非,对仕途已心灰意冷,不去应试。在隆武政权中,黄道周虽然入阁主政,但实权掌握在福建总兵郑芝龙手里。黄道周见郑芝龙有不轨之心,无法共事,便主动要求率兵伐清。李世熊认为以隆武小朝廷那一点兵力与清军作战,无疑是以卵击石,恳切上书,极力劝阻,希望老师不要作无谓牺牲。无奈,黄道周决心以身报国,坚持出兵。黄道周带着“三五秀才“和途中招募的闽、浙等地的门人子弟及各地乡兵四千多人经延平、建宁,九月抵崇安。在“于饷部实未尝有一毫之饷,于兵部实未尝有孑体之兵,于府库实未尝有一锥一粒火药器械之助“ (《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谏亲征疏》)的情况下,黄道周仍然兵分三路从抚州、婺源、休宁进击清军。清军增兵压境,攻势凶猛。三路兵马在无兵员粮饷增援的情况下,相继溃败。十二月二十五日清晨,数千名清军骑兵乘雾奇袭婺源城。黄道周督众死战,不抵,与内弟蔡春溶、中书舍人和门人赖继谨、户部主事赵士超、通判毛玉洁等一起被清军俘虏。黄道周誓死不降,被清军杀害。李世熊得知黄道周以身殉节后,筑坛遥祭痛哭;并且奔赴福州,上《褒恤孤忠疏》,慰唁遗属。唐王赠黄道周为文明伯,谥忠烈。

顺治三年清兵入闽后,李世熊逃入阳迟山隐居。汀州镇将写信要李世熊出山,并威胁说:“不出山,祸不测。“李世熊回信说:“甲申以来,名虽挂诸生儒中,儒衫久归败螙;今日解弢释缚,正如鹿返长林。若复伏谒强颜,其戕性刳心,何殊杀戮!古之处士含酖饮刃者,史册相望;仆年已四十八矣,去诸葛瘁躬之日仅少一年、视文山尽节之辰已多一载。请为婉谢当途,若蒙假借,冥报为期。“(《福建省通志》)镇将慑于李世熊的名望,也不好加害于他。

李世熊的文章气节都为人们所敬重。顺治九年,南明建昌黄希孕部路经宁化泉上时,有一名士兵摘了李世熊园里的两个橘子。黄希任知道后立即对违纪的兵士给予鞭打惩处,并且亲自守在园旁,等部队过尽才离开。次年,广东农民军来到泉上时,放火烧了一些土豪劣绅的房子,眼看大火快烧到李世熊的住宅时,首领刘大魁赶紧派兵扑救,说:“奈何毁李公居?”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其它的乡村都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只有李世熊的乡村独自完好。

李世熊博览群书,贯通经史,乃至医卜星纬释道典籍,尤其喜欢韩非、屈原、韩愈的书。但是,他虽满腹经纶,却壮志难酬,只好放浪山水,把满腔的悲愤倾注在诗文里;所以,他为文“如悲如愤,如哭如笑,如寒泉烈日,如暴风雷雨“。李世熊交结了一大批像曾异撰、董谦吉、陈燕翼、刘廷标、何楷、彭士望魏禧魏礼等这样的有识有节之士。

康熙十三年(1674年),闽藩耿精忠叛清,不断遣使敦请李世熊出山为幕僚。李世熊洞悉耿精忠逆时而动,成不了大气候,也不愿再看到生灵涂炭,严厉拒绝,“自春徂冬,坚卧不起“。耿精忠只好作罢。李世熊认为兵荒马乱年间,乡民只有自己组织起来保护自己的家园。他联络数十乡成立“保民会“,严禁乡民从军和勾引外寇。耿精忠反清失败后。其它乡因投靠耿精忠遭到清军的清洗,被杀的人不下千人,只有泉上免遭劫难。

李世熊住泉上40多年,足迹不入州府。但是,地方安宁和建设他却非常关心,诸如设险御暴、兴利除害等事,无不审时度势,尽力而为。他对乡人宗亲十分友善,独自修建祖祠、祖墓,编修九世以来宗谱,并倡议在麻布冈修筑土堡,聚族入居。同时,他把自己的学识、气节倾注于《奉行录》、《经正录》、《史感》、《物感》、《寒支初集》、《寒支二集》及《狗马史记》等著述之中。李世熊83岁时编纂成康熙甲子《宁化县志》7卷。该书被史学人士誉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两部半”史志之一,为国家图书馆和欧美、日本等国珍藏。

康熙二十五年九月,李世熊在泉上檀河逝世。他去世后原葬泉上白沙坳祖墓之旁,康熙三十六年改葬泉上茶头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