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端

[明代]

曹端(1376—1434年),字正夫,号月川,河南渑池人。明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明永乐六年(1408年),33岁的曹端参加了河南乡试,考中第二名;第二年,又参加了京城的会试,以副榜(乙榜)第一的身份.被授为山西霍州学正(州里主管学务的官员)。从此 ,曹端步入仕途,在从政、从教之余,潜心理学研究。其学以躬行实践为务,而以存养性理为大端,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修正、发挥,被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一位被史学家称为“明初理学之冠”的大学者,他就是曹端。

曹端(1376-1434),字正夫,号月川,河南渑池人。他生活在“洪武、永(乐)宣(德)之际”(孟化鲤《月川先生〈录粹〉序》)。天资颖异,“少负奇质,知读书”。5岁时,见到号称中国古代哲学之源的《河图》、《洛书》,竟画地以质之父,其父竟被问倒。15岁后,曹端曾从事农耕,业余苦读,“座下着足处两砖皆穿”。17岁时,他已博览群书,专为自己构一书室,自名曰“勤苦斋”,以陈经籍。18岁,开始专习儒业,“师事宜阳马子才、太原彭宗古(《中华儒学通典》),“游乡校”,成为秀才,其时他已打下深厚的儒学功底,“博通五经”。

明永乐六年(1408年),33岁的曹端参加了河南乡试,考中第二名;第二年,又参加了京城的会试,以副榜(乙榜)第一的身份.被授为山西霍州学正(州里主管学务的官员)。从此 ,曹端步入仕途,在从政、从教之余,潜心理学研究。

宋朝是中国理学的鼎盛时期。周敦颐等辈首创理学,他们把“理”或“天理”说成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所以称为理学。自周敦颐以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等,名家辈出,理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宋亡至元朝,汉文化受创,理学式微、经过元末社会大动荡,朱元璋在血雨腥风中建立了朱明王朝,时隔30多年,又出现了“靖难之变”,明成祖在杀伐之余.极需社会稳定,统一思想,不忘“右文”,令解缙等纂成《永乐大典》,但程朱理学却渐趋湮没成为“绝学”。身处河洛名区、理学之乡渑池的曹端,便“首起崤渑间,倡明绝学”(《明史·曹端列传》)。在从政以前,曹端已拳拳服膺于程朱理学思想,由此上追至宋儒周敦颐,仰慕周的哲学,取法周《拙赋》之意,名书室为“ 拙巢”以自勉。到霍州后,仍用“拙巢”匾其寓室,“以示不忘其初之志”(薛瑄《拙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