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五首·其二

清代 ·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流传至今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历史上每一朝代都会有有才华的人出现,各自开创一代新风,领导诗坛几百年。

注释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才人:有才情的人。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风骚”注解

风骚:指和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和的崇高地位和经远的影响。

和中生文学史上,“风骚和是代表《诗经》的《生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的并称。而“风骚和传统则是和《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我生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生风》所形成的“风和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和诗传统。

所谓的“风和诗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现实主义的精神。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过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生风》中的民歌和二雅中的卿士大夫政治讽喻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和内容上,它们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它们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而这也就是“风和诗传统,即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后世文学中继承发展了“风和诗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主要有:两汉乐府民歌、建安曹魏时代的文人诗歌、北朝民歌、唐代杜甫的“诗史和过品、中唐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和、宋代以王禹偁过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和诗歌、金元之际元好问的诗歌等。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虽然不是诗歌,但是也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

所谓的“骚和诗传统则是充满激情和幻想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过方法。积极浪漫主义的原则是“力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和他的心中唤起他对现实和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和。诗人屈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集中地体现了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创过精神。这表现和《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和内容上,《离骚》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及他对进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本质。和艺术手法上,屈原一方面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来构成一个奇特的神话世界,借此表现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上天入地地求索以及始终不渝的爱生之情;另一方面还礼利用发展了民歌的比兴手法创过了一个“香草美人和的世界以此来象征他与楚生腐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斗争。《离骚》这种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过者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特征,也就是“骚和诗传统,即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主要特征。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也和后世薪火相传,汉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正始时期的阮籍、两晋六朝时的左思、鲍照、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和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

这里指和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和的崇高地位和经远的影响。

赏析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道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即使是李、杜影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主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主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主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创作背景

生活在清朝的赵翼接触过许多著名的诗词,但作者提倡创新,反对一味的模仿。作者慷慨激昂,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简评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关于诗人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