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只见眼前东泻南驰的条条水流,向广州押送犯人,谁永归石穴,长期隐居。
大庾岭雄伟高大,阻隔内外,下面没有潜行于地下的流水,上面没有平直的道路,獐和兔子看到山冈就转身返回,鸿雁目睹山峰便折回翅膀往回飞。从山脚往上攀登踏上山坡之后,接着又往下走到山边。回头看走过的路山峰倾斜,眺望前方的石阶边缘陡峭。看朝霞白云围绕着峰峦,听溪流从高处流入涧溪。岩石罗列像棋子一样密排散布,怪异奇特杂乱交错。不是高山也不是丘陵,是楼阁也是城楼。斑纹彩色像绣布,皎洁白净似月亮。蔓生地衣类植物攀附于绝壁之上,青苔在浅水轻轻滑过。
注释
岭表:亦称岭外、岭南,通常指今广东、广西一带地方,但这里只是指大庾岭。
五渎(dú)、六水:泛指大庾岭区域的各条溪水江河,非实为“五”“六”。
写:通“泻”,急流倾泻。
南驰:往南奔流。
挥灵海:指向灵海,即奔赴灵海。“灵海”疑指广州。
委输:把物质装上车船叫委,转运到他处交卸叫输。原指运送物质,此指押送犯人。
孰:谁。
石穴之永归:永归石穴,长期隐居。
若乃:发语词,无实义。
长山:指大庾岭。大庾岭又名塞上、塞岭、台岭。传说汉武帝时有庾姓将军筑城岭下,故名大庾,又叫庾岭。
款跨:雄伟高大。
乖隔:阻隔。
伏流:潜行于地下的流水。
夷迹:平直的道路。
麕(jūn)兔:獐和兔子。
旋归:转身返回。
反翮(hé):折回翅膀往回飞。
既……遂……:……之后,接着又……。
陟麓(zhìlù):从山脚往上攀登。
践坂(bǎn):踏上山坡。
山畔:山边。
倾巘(yǎn):山峰倾斜。
磴(dèng):石阶。
绝岸:边缘陡峭。
抱岫(xiù):围绕着峰峦。
注涧(jiàn):从高处流入涧溪。
罗石:岩石罗列。
棋布:像棋子一样密排散布。
怪谲(jué):怪异奇特。
横越:杂乱交错。
阜(fù):土山,丘陵。
阙(què):门楼,城楼。
斑采:斑纹彩色。
类、若:似,像。
萝蔓(luó màn):蔓生地衣类植物。
绝攀:攀附于绝壁之上。
苔衣:青苔。
流滑:浅水轻轻滑过。
公元432年(元嘉九年)诗人流放广州,途经江西大余县和广东南雄县交界处的大庾岭。诗人见高大雄伟的大庾岭后,联想到自己被流放一去不得归的悲凉,于是写下这篇赋。
谢灵运酷爱山水,他的山水诗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和锤炼的辞句描绘优美的自然景物。他的赋作,也同样和山水景物有着紧密的联系,此赋即是他写景赋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赋分为两段。第一段写作者由眼前东泻南驰的条条水流,联想到自己被流放将一去而不得回归。第二段回到岭表的正题,描绘大庾岭的优美景色。这篇赋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情感真挚。
第一段写他由眼前东泻南驰的条条水流,联想到被流放到南方的自己,表现一去而不得回归的伤感。
第二段回到岭表的正题,写大庾岭所见景物。先以“长山”二句总写岭的高大雄伟。其后则做具体的描绘,以“下无伏流”,正面夸耀岭的高大;“上无夷迹”,夸耀山路的险峻。又以“麕兔”二句侧面表现岭的高峻。“既陟麓”四句回写自己的行程,后路倾谳,前磴绝岸,既照应上文的“长山款跨,外内乖隔”,又表现出自己遭遇的坎坷和前途的险恶。“看朝云”以下,则具体写眼前所见景物,感官上由视觉到听觉,时间上从早到晚,由眼前罗列的千奇百怪的岩石到远方姿态万千的群山,以及绝壁上的萝蔓,山涧溪流下的苔衣,一一写来,描绘大庾岭的优美景色如在目前。虽然身处逆境之中,仍不忘对他乡优美山水景物的欣赏与赞美。较之于他的山水诗,由于省去了体玄悟道的内容和说理的成分,就更充分地表现出他对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感。但由于生死未卜,前景渺茫,所以字里行间,又透露出淡淡的忧伤情调。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说:“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谢灵运的创作无论是诗还是赋,都遵循着这一“新变”的规律,力求创新,吸收前代文化的优秀传统而不为古人所束缚。他能称雄当世,赋作上的成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