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首句点出季节及天气,“黄梅”即黄梅时节,南宋赵师秀诗“黄梅时节家家雨”,是说江南的初夏梅子黄熟时节下很多雨,黄梅季节将去,则梅雨将变少,所以作者说“雨声稀”,但又不直接说雨少而说雨的声音稀,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同时少雨又不同于没有雨,点明眼前的天气忽晴忽雨。次句诗人将笔转到更小的背景,“径”即路,这里是指诗人庭院之中的小路;“苔痕”即路上斑驳的苔藓,苔藓几点或一小块而留下痕迹,故称为“台痕”,下了很久的梅雨,因此庭中满路斑驳的苔藓,颜色绿得似乎要飞上人的衣服,诗人把静的颜色动态化,使之更加鲜明可爱细腻。这句诗化用王维“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而能不着痕迹,让读者看不出是化用。首二句从时节,天气,写到庭院中的小路苔藓,意境明晰,想象奇特,诗人感受事物敏感,而表达于诗中更是准确如在读者眼前。
第三句是整首诗的转折。在这清新爽润的庭院中突然起风了,而且风势不小,以至于连窗户都来不及关上,诗的灵动在这句诗加速了!末句“诗草”是指尚未写完诗的草稿,孟夏的风挟杂着缤纷的落花,像不速之客一样无所顾忌地闯开诗人书房的窗户,卷起了桌上的诗草稿,花与诗稿一齐飞扬,飞满书房,或者是又飞出窗户,飞上孟夏的天空,真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趣味。那风像小孩一样调皮,给诗人摆了个烂摊子,让诗人又急又爱而不知所措了!本诗充满了灵动,而三四句更是灵动的加速,它又像多姿的少女起舞,开始动作柔缓,进而飞扬,其舞态多变让观舞的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
袁枚强调写诗时“性灵”的重要性,“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他认为写诗最重要的是灵感,需要真性情,真感受,有了“性灵”,即使是最平常的事物也能入诗,而且充满诗意和趣味。本诗选取稀疏的梅雨,浓绿的苔痕,蛮横的风以及落花、诗稿等寻常事物,营造出一种清远爽朗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喜悦之情,而这正是作者“性灵”的流露。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