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四月廿八日)

清代 · 乾隆

三春惠欲虚,一犁泽希渥。
回首忆前兹,唶哉欠普足(一解)。
秋麦秀未实,春麦苗未秀。
向拟充口腴,今切燃眉救(二解)。
麦歉北方常,去岁乃幸然。
所忧在禾黍,多未遍种田(三解)。
昼畏赤日炎,夜望列星灿。
更值筹遐边,殷忧度明旦(四解)。
簇云亦已升,终风又阻𨕣。
踟蹰心弗宁,徘徊伫阶序(五解)。
风声让云势,雷雨忽解作。
入夕霏溟蒙,未敢云何若(六解)。
霶霈为廉纤,其力复渐微。
宵衣亦就枕,无眠以吁唏(七解)。
数漏达五更,凌晨风又起。
慰不抵予愁,反侧问无已(八解)。
云恐风送去,亦赖风送来。
须臾更大沛,优零辰已牌(九解)。
兴锄利秋稼,登盘报夏收。
夏至迟廿日(北方麦收在夏至后),探节舒眉头(十解)。
即晴亦云可,再雨斯益善。
霁烟散午曦,惜意仍展转(十一解)。
人苦不知足,于得谁厌多。
自我尚如此,何能怪其他(十二解)

关于诗人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乾隆帝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