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泛舟登平山堂同次功辰玉箫云五叔定家兄
清代· 汪懋麟
林木经霜叶乍飞,百年难得此晴晖。休嫌止酒心全减,不怕登山力尚微。
病后逢僧怜我瘦,秋残入寺觉人稀。天南众壑青如许,却喜前时策杖归。
平山刘瑞云屡约招饮因未识荆草来过访漫赋
明代· 张嗣纲
向来不识面,早岁已知名。未遂登龙愿,先传揖客声。
迎人花灼灼,求友鸟嘤嘤。景物催人兴,相逢盖易倾。
姑苏杂咏 偃松行(在天平山西,旧文正书院
明代· 高启
八月七日同澹人平山堂访桂 其四
清代· 宋茂初
回舟暮色苍,张镫促晚宴。酣嬉杂诙嘲,酒红初被面。
隔船多窈窕,清歌拂纨扇。夜深人意阑,湘女逞灵变。
笑口诚难开,莫怪恣游衍。听歌且缓行,船头月一片。
八月七日同澹人平山堂访桂 其一
出门百里余,风物便清美。孰为同心人,邂逅忽在此。
病后不自怜,倔强若有恃。忘从辛苦来,翻然各欣喜。
行乐宜及时,惜费真可鄙。此意天公知,秋光为君霁。
八月七日同澹人平山堂访桂 其二
楼观何连翩,得桥为结束。过桥一骋望,晴波浸凉绿。
杨柳临风流,蒹葭傍水矗。披襟对夕阳,泠然秋意足。
山水多清音,岂在丝与竹。无心凫鹭群,上下自相逐。
八月七日同澹人平山堂访桂 其三
香气空中来,欲著游人衣。入门树下坐,树老花半稀。
淮南古名胜,小山今是非。此桂占此境,知复谁所遗。
婆娑莫叹息,外瘠中愈肥。不见欧公柳,长对吴岫微。
赠商三
明代· 何景明
去冬雪雨留蓟门,开筵谑浪倒金樽。今春灯火到长安,过门不肯回银鞍。
燕山花隔平山柳,马上东风几回首。
孟郁兄偕陈参戎帅兵平山东妖贼赋此以壮其行
明代· 韩日缵
献赋仍牢落,胡为复此行。雄文真宰妒,华发壮心惊。
感遇甘投笔,忧时欲请缨。分庭丞相府,借箸贰师营。
那惜秦貂敝,翻誇汉帜明。鳣堂辞问字,虎帐待谭兵。
六月歌常服,千山迓去旌。抒怀呼鲁酒,密语合齐衡。
箭或传书至,檄知倚马成。词锋堪却敌,诗草足长城。
妙算从天下,妖氛计日平。掀髯称烈士,白面故书生。
不信繻终弃,还云砚可耕。但留孤剑在,风雨匣中鸣。
戊申春登平山谷林二堂时茂世应时同行追录之
宋代· 李处权
著名诗人
推荐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