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厉鹗的诗词
《宋诗纪事》和《辽史拾遗》是厉鹗的两部力作,受到时人的好评。《四库全书总目》评价道: “(《宋诗纪事》)全书网罗赅备,自序称阅书三千八百一十二家。今江南浙江所采遗书中,经其签题自某处钞至某处,以及经其点勘题识者,往往而是。则其用力亦云勤矣。考有宋一代之诗话者,终以是书为渊海,非胡仔诸家所能比较长短也。”“(《辽史拾遗》)拾辽史之遗,有注有补,均摘录旧文为纲,而参考他书条列于下。凡有异同,悉分析考证,缀以按语。……采辑散佚,足备考证。”
丰富的著述并不能使诗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不得已,他决定另谋出路。十三年(1748年),他忽生宦情,决定以举人候选县令,应铨入都。朋友们认为他不宜担任此职,加以劝阻。他只得说出自己的苦衷,是为了求得俸禄以侍养老母。当他北上来到天津时,老友查为仁将他留住水西庄。在这里,他意外地看到了查为仁为南宋周密的《绝妙好词》所作的笺注。他与为仁有同好,也曾收集过有关《绝妙好词》的材料。为仁所作,使他分外高兴。对学术的热爱战胜了对仕宦的追求,他放弃入都的打算,和为仁同撰《绝妙好词笺》。几个月后,著作完成,他返棹南归。
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南巡,厉鹗与吴城共撰《迎銮新曲》进呈。吴城所作为《群仙祝寿》,厉鹗所作为《百灵效瑞》。十七年(1752年)秋天,厉鹗病重。九月十日,他对汪沆说道:“予平生不谐于俗,所为诗文亦不谐于俗,故不欲向不知我者索序。诗词二集,已自序而授之梓,尚留小文二册藏敝箧,子知我者也,他日曷为我序而存之。”第二天,厉鹗辞世。
厉鹗的死使朋友们十分悲痛,他们哀叹:“今而后江淮之吟事衰矣!”马曰璐也哭道:“大雅今谁续,哀鸿亦叫群。情深携庾信,义重哭刘蕡。望远无来辙,呼天有断云。那堪闻笛后,又作死生分。”
厉鹗的一生正如他在《六十生日答吴苇村见贻之作》一诗中所概括的,“我生少孤露,力学恨不早。孱躯复多病,肤理久枯槁。干进懒无术,退耕苦难饱。帐下第温岐,归敝庐孟浩。风尖耻作吏,山水事幽讨。结托贤友生,耽吟忘潦倒。”他的诗幽新隽妙,刻琢研炼,于王士禛、朱彝尊之外,“独辟蹊径”,与金农的书画齐名,人称“髯金瘦厉”。他不修威仪,常曳步缓行,仰天摇首,即使在大路上,也常有吟咏之意。因此,又被人笑称为“诗魔”。 他的著作除上面提到的诸书外,还有《樊榭山房集》。
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