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胤谦又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十四岁便开始作诗,少时所作不下数千百首,长益精进。一生好学不倦,以著书立言为千古事,“海内之文人后学,莫不以北斗仰之”⑶。白胤谦论诗,主张“神韵为上而格调次之”。在康熙年间王士禛“神韵说”理论还没有形成之前,他就强调“神韵为上”的观点,于清初诗歌理论的探索有开先河之功。其诗文著作有《澹宕斋集》《雪帆草》等,后精选诗文,辑为《东谷集》三十四卷;致仕后乡居诗文辑为《归庸斋集》四卷、《桑榆集》三卷。白胤谦与
吴伟业、
王铎、
宋琬等人相交游,继承发扬了
杜甫、
白居易诗歌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以质朴无华而著称。如《湖南纪行五百字》,写出了湖南兵燹之后,到处可见“村屋尽毁余,蒿莱殖禽兽”的穷荒景象,表现了他对百姓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太平美好生活的希冀。《役夫谣》写京畿一带人民的生活:“休言民力壮,民实备苦辛。有田被圈界,租税犹在身。荷锄入圈庄,慵作办岁缗。见充河堤卒,舍命赴洪津。”深刻揭露了清初满洲贵族圈地给老百姓带来的种种灾难,令人不忍卒读。在满洲贵族对汉民族疯狂镇压和蛮横圈地的顺治初期,白胤谦作为汉臣,敢于站出来写诗为民请命,其正义感和勇气不能不让人钦佩有加。《述乱》《渔阳估客行》《俸米叹》《冰车行》等纪实的诗篇,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到当时民间的疾苦。虽然从整体来看,他作品于时政颂扬多而揭露少,但质干精神,不失自然之态,与那些只讲究辞藻华美而空洞无物的庸俗文章自有天壤之别。清儒评价说:“胤谦刻意讲学,故所作直抒胸臆,不以文字求工也。⑷”邓之诚先生谓其文“虽无文采,而不失雅正。明季乱历,清初掌故,皆探讨,是亦足以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