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7首专属劳动者的古诗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诗,定格了千百年来劳动者的经典形象。在灿若星河的中国古诗词里,类似的诗歌不胜枚举,一起来重温品味吧。

据说,诗歌的最初起源与劳动息息相关。诗歌起源于上古社会中人们的劳动生活,这是一种因劳动而产生的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淮南子·道应训》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直接歌咏劳动的名篇。

《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彼南亩,田畯至喜!

【解析】

这是一首极古老的农事诗,写作于于西周初。这是一幅瑰丽的农耕图,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7首专属劳动者的古诗词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析】

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通过歌颂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他归隐意愿。

《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析】

生动地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中劳作的情景,那一滴滴汗珠掉在炎热的土地上,告诉了人们粮食是如此来之不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7首专属劳动者的古诗词

《秋浦歌(十四)》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解析】

正面描写和歌颂了冶炼工人的艰辛劳动,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宋·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解析】

这首词描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流露出与之声息相通的质朴向上的感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7首专属劳动者的古诗词

《贫女》 [唐·秦韬玉]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解析】

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7首专属劳动者的古诗词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解析】

前两句纯用白描,有声有色,如身临其境。你可以在春雨时节到江南感悟一下,或者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就知道这个描写有多么贴切了。可见写景不必要词藻华丽。后两句明白如话,却又含义无穷。